神木恒穩(wěn):青年“鐵軍”筑夢黃土高原
在神木恒穩(wěn)公司的生產一線,機器的轟鳴聲與陜北高原的雄渾一脈相承。在這里,有一群扎根崗位的青年職工,他們在學習間淬煉本領,在實踐中提升能力,用青春力量為企業(yè)平穩(wěn)運行夯實保障。
趙浩舟:中控臺前的“數字守護者”
在機器轟鳴、晝夜不停的生產一線,中控操作員趙浩舟始終是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運行的“神經中樞”。他目光如炬,緊盯屏幕上電流、溫度、壓力等參數變化,精準判斷設備狀態(tài),第一時間響應異常信號。對他而言,成球系統(tǒng)水料配比堪稱“關鍵戰(zhàn)場”。一次中班期間,系統(tǒng)電流突然異常攀升,憑借豐富經驗,他迅速判斷堵料風險,立即執(zhí)行止料停水操作,清晰下達現場排查指令。緊接著,他雙眼緊盯實時數據曲線,根據物料濕度變化精準微調預濕水量,為后續(xù)清堵作業(yè)、快速恢復生產提供保障。從懵懂到熟練,他的成長藏在無數個“跑現場、理邏輯、摸閥門”的日子里,早已變成了肌肉記憶。談及這份堅守,趙浩舟的話樸實卻有力:“阻止每一次小異常,讓生產線平穩(wěn)運行,就是我的工作責任。”
李鵬:打破實操壁壘的“設備維護員”
作為生產現場深耕不輟,技藝精湛的90后鉗工,李鵬練就了能摸出細微縫隙、聽出設備異響的本領。初學電焊時,他守著焊槍反復練習,焊花在面罩上灼出細密麻點,直到焊縫平整,焊條角度與電流控制已爐火純青。那把被磨得發(fā)亮的合金鋼扳手,是他最信賴的“戰(zhàn)友”。在滾筒篩搶修現場,狹小空間內,他憑借力矩精準的扳手,耐心擰動每一顆螺栓。當設備重新運轉的震顫順著扳手傳遞到掌心,是對完成此項工作的最佳回饋。面對靜養(yǎng)機突發(fā)堵料事件,他主動請纓,帶領班組用廢舊鋼管和鐵皮自制清堵工具連續(xù)奮戰(zhàn)五個小時,他手持電鎬一點點打松堵料并清理殘渣,直到設備重新運轉。
胡寶銀:參數世界的“精準操盤手”
在成球盤穩(wěn)定運轉的背后,是胡寶銀對“零誤差”的極致堅守。轉速、角度、補水量……每一個參數都是他精準操控的對象,他深知,唯有讓這些參數互補協(xié)同,才能制出粒徑均勻、符合工藝標準的生料球。面對投料不穩(wěn)、水量波動、均化機堵塞等問題,他將成球水路與預濕水路分開,重新優(yōu)化水量配比,破解了物料堵塞、設備卡死的困境。這份精準控制的底氣源于實驗室里無數次基礎研究的積累。“記得在實驗室做小磨試驗時,我和同事一遍遍調整物料細度、摸索最佳加水量,觀察成球效果,總結復盤數據。”胡寶銀的回憶里滿是細碎卻扎實的日常。在神木恒穩(wěn)公司,還有許多如他們般的90后、00后青年 “鐵軍”,他們在陜北這片蒼茫厚重的黃土地上,用火熱青春勾勒出執(zhí)著堅守的最美身影。(李媛)



